近日,人民幣“破7”這條新聞可謂是大家熱議的話題。時隔兩年多,在強美元的大背景下,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再度一腳邁入“7”時代。眾所周知,人民幣升值,對進口有利;人民幣貶值,對進口不利。本輪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,對我們養殖業來說,影響可謂不小。從近期暴漲的飼料價格就可看出端倪。
由于我國大豆大部分來自于進口,其中主要來自南美和美國,進口的大豆進行壓榨分離出豆油和豆粕,一般來說,豆粕和豆油的價格呈負相關性,也就是說豆粕的走強會給豆油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壓制。另一方面由于南美此前的干旱,南美大豆損失嚴重,國際大豆供應偏緊,以至于豆粕一直持續高位震蕩!
中秋節假期結束后,國內豆粕期現貨雙雙大漲。其中豆粕期貨主力合約M2301單日大漲5.4%,報收于4060元/噸。
豆粕現貨市場更加瘋狂,據相關數據統計,43%豆粕價格大幅上漲,報價在4770-5100元/噸,岳陽經銷商報價最高上漲260元/噸,其中西安報價更是達到了5100元/噸的高點,而主要油廠成交均價為4863元/噸,突破五個半月以來的最高水平。
原料價格暴漲,料企為保證質量只有不斷地上調價格。海大、通威、大北農、新希望、豐華、傲農等上百家料企于近日也紛紛宣布漲價。山東省的臨沂海鼎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稱,自9月12日起,教槽料、濃縮料、乳豬料漲100元/噸,仔豬料、中大豬料、母豬料漲50元/噸。山東犀牛農牧飼料發展有限公司稱,自9月12日起,教槽料、濃縮料、乳豬料漲100元/噸,仔豬料、中大豬料、母豬料漲50元/噸。
持續上漲的價格最終只能由養殖端來買單。飼料是影響養殖成本最大的因素,許多生豬養殖戶都會通過飼料配比降低養殖成本。而隨著養殖成本持續攀升,養殖企業也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,比如采購替代原料。
為了應對玉米和豆粕漲價行情對國內畜牧業的沖擊,國務院早在2020年9月,就發布了《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》,意見指出我國應調整和優化飼料配方結構,促進玉米和豆粕的減量替代。
2021年3月1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《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》,方案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利用現有飼料資源,降低飼料中玉米和豆粕所占的比例。
2021年4月21日農業農村部正式發布了《豬雞飼料玉米豆粕減量替代技術方案》,明確了具體的替代比例,在豬飼料中豆粕減量5%-10%,而在肉雞飼料中豆粕減量達到
15%。
在短時間內出臺多項指導意見和技術方案,足以說明國家層面為解決我國大豆進口依賴的決心,也足以說明這項工作的緊迫性。相信不久的將來,養殖端不必再受制于飼料原料漲價,而我們的終端消費者也會因此而受益。
|